立即免费咨询:+86-10-51289586 即刻拨打全国免费咨询电话:4007-118-832

世联翻译

外交

时间:2012-05-16 16:00来源:trans.org.cn 作者:世博翻译公司 点击:
埃塞俄比亚外交问题 对外关系:埃塞俄比亚国奉行全方位外交政策,主张在平等互利、相互尊重主权、互不干涉内政基础上与各国发展良好关系,强调外交是国内经济发展服务。重视加强与周


埃塞俄比亚外交问题


    对外关系:埃塞俄比亚国奉行全方位外交政策,主张在平等互利、相互尊重主权、互不干涉内政基础上与各国发展良好关系,强调外交是国内经济发展服务。重视加强与周边邻国的友好合作,努力发展与西方和阿拉伯国家关系,争取国际社会的经济援助。注重学习并借鉴中国等亚洲国家的发展经验。努力推动非洲政治、经济转型,重视在非洲特别是东非发挥地区大国用,积极调解与苏丹、索马里等地区热点问题。该国是非洲联盟、(东非)政府间发展组织、东部和南部非洲共同市场等组织成员。

对重大国际问题的态度:

    国际形势:认为当今时代潮流是和平与发展,国际社会围绕政治、经济和社会等领域的合作趋势有望加强。支持国际关系民主化,呼吁发展中国家通过联合自强积极融入全球化进程。

    联合国作用及改革:重视联合国作用,深刻意识到世界多极化趋势为联合国发挥更大作用提供了契机。联合国目前结构已不适应国际形势发展需要,应促进联合国民主化。

    民主与人权:民主既有共性,又因国情不同各具特色,不应强行规定某种民主模式。赞同人权普遍性原则,主张摆脱贫困、言论自由与受教育权利密不可分。国际社会在对帮助穷国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基本是无动于衷,认为空谈人权保护根本毫无意义。主张在人权领域进行平等对话与合作,反对将援助与人权挂钩,以及借口关心人权干涉别国内政。

    反恐问题: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支持国际社会对反对恐怖主义做出努力。强调反恐应标本兼治,贫困是恐怖主义产生的根源。对美国打恐表示理解,但主张打恐应以国际法和联合国授权为基础,吸纳更多主权国参与。打恐不应与特定的宗教、种族与文明相联系,不应以打击恐怖主义为名宣扬某一特定文明的优越性。军事打击会引起伊斯兰世界的仇恨,进而导致世界形势进一步复杂化。

    非洲形势:认为政局动荡、地区冲突严重阻碍非洲发展,债务、艾滋病、贫困化等问题加剧了非洲的边缘化趋势。主张非洲国家应该走政治经济一体化道路,支持非洲联盟在地区事务中发挥主导作用,积极推动实施非洲发展新伙伴计划。

    埃塞俄比亚同中国的关系: 1970年11月24日两埃塞俄比亚与中国建交。海尔·塞拉西皇帝、门格斯图总统、梅莱斯总理等曾对中国进行访问。埃革阵政府始终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重视对华关系,愿意学习和借鉴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经验。中埃两国签有贸易、经济技术合作、文化合作等重要协定。

    2005年是中国、埃塞俄比亚两国建交35周年,两国总理和外长互致贺电,双方举行了一系列的庆祝活动,并以此为契机推动两国全面合作伙伴关系不断向前发展。同年11月27-30日,埃塞俄比亚外交部长塞尤姆·梅斯芬(Seyoum Mesfin, Minister of Foreign Affairs)访华。曾庆红副主席予以会见,李肇星外长主持会谈。双方签署了中埃经济技术重要合作协定。

    2007年4月,埃塞俄比亚人劫持16名中国人质,7人遇害,9人获救,他们于5月都回到国内,尽管如此,中埃两国的依旧保持友好的关系。

    此外,外交部部长助理吕国增两次访问埃塞俄比亚。中国政府还应埃赛俄比亚政府邀请派遣观察员对埃议会选举进行了观察。南京军区司令员朱文泉中将、教育部援非工作组访埃赛俄比亚。中方派出12名青年志愿者前赴埃赛俄比亚开展支援服务工作。埃议会联邦院议长穆拉图· 特肖梅来华参加了世界汉语大会。埃赛俄比亚教育部长辛塔耶胡·沃尔德·米切尔来华出席首届中非教育部长论坛。埃赛俄比亚最高法院副院长曼比尔·谢哈耶、以及埃国新闻团对中国进行访问。

    据中国海关总署统计,2005年中国同埃塞俄比亚贸易总额高达3.69亿美元,同比增长77.4%。其中中方出口额为2.84亿美元,进口额为8571万美元。2006年1-6月双边贸易额为2.78亿美元,同比增长77.3%,中方出口额为1.73亿美元,进口额为1.05亿美元。

 中国驻埃塞俄比亚大使:林琳。馆址:Jimma Road,Higher 24, Kebbele 13,Addis Ababa.电话:(0025111)3711960。传真:3712457。经参处:3728739。

    埃塞俄比亚驻华大使:海尔基洛斯·格塞塞( Hailekiros Geseesee)。馆址:北京建国门外秀水南街3号。电话:65325258。
    埃塞俄比亚同美国的关系:美埃两国于1903年建立外交。埃赛俄比亚非常重视对美关系,是接受美援最多的黑非国家之一。美国视埃赛俄比亚为非洲反恐的重要合作伙伴。2003年2月,美驻吉布提“非洲之角合成反恐部队”指挥官赛特勒少将访问埃塞俄比亚,与埃参谋长萨莫拉中将就军事培训、联合军演等问题相互交换了意见。2004年7月,梅莱斯会见来访的美国务院非洲事务助理国务卿纽曼,主要就援助、减债等问题进行了讨论。11月,埃副总理兼农业部长阿迪苏访美。12月,美国宣布免去埃赛俄比亚所欠的7300万美元债务,至此埃赛俄比亚对美国的双边债务已全部免除。2003/04财年,美国向埃赛俄比亚提供发展援助6000万美元,粮食援助达1亿多美元,另外还援助4300万美元用于艾滋病防治。2005年3月,美国会代表团访埃赛俄比亚。11月,美副助理国务卿山本访埃。

    埃塞俄比亚同英国的关系:19世纪,英国远征军入侵埃塞俄比亚,遭到了当地军民的顽强抵抗。1973年,英埃签署了经济技术合作协定。门格斯图执政期间,双方因埃赛俄比亚与索马里领土争端关系疏远。埃革阵执政后,两国关系才逐步有了改善。英国在埃赛俄比亚设有文化中心,它也是埃赛俄比亚的第二大援助国。2003年2月,梅莱斯总理访问英国,会见布莱尔首相。英方同意向埃赛俄比亚提供能力建设、经济发展和旱灾救济援助,并以可持续方式帮助埃控制旱灾。2004年5月,梅莱斯总理赴伦敦出席布莱尔推动建立的非洲委员会第一次会议,英国宣布将于2005年向埃方提供1亿美元的援助。10月,布莱尔访问埃赛俄比亚并出席非委会第二次会议。2005年2月,梅莱斯总理赴伦敦参加非委会第三次会议。2005年5月埃国大选后,两国关系因英国指责选举不符合民主标准而受到一定影响。

    埃塞俄比亚同俄罗斯的关系:冷战结束后,埃同俄罗斯交往不多,经贸活动也较少。1992年1月,埃赛俄比亚宣布承认独立的所有前苏联加盟共和国。2001年,梅莱斯总理首次正式访问俄罗斯。11月,埃俄友好协会成立。2002年9月,俄罗斯总理卡西亚诺夫访问埃赛俄比亚,同梅莱斯总理举行了会谈,双方就修复原苏联经援项目、开发天然气等合作达成一致。2004年3月,俄罗斯副外长萨尔塔诺夫访问埃赛俄比亚,拜会梅莱斯总理,双方同意建立直接贸易关系,加强贸易和投资领域的合作。

    埃塞俄比亚同邻国及其它非洲国家的关系:

    埃塞俄比亚同厄立特里亚的关系:埃厄两国于1952年结成联邦。1962年埃国政府宣布将厄并为一个州,引发厄人民的武装独立斗争。1993年厄立特里亚宣布独立,埃赛俄比亚予以承认并与之建交。1998年两国因边界冲突爆发战争,2000年签署和平协议。2002年4月,由国际专家组成的埃厄边界委员会对两国边界划分走向做出了裁决,埃厄两国均表示接受。同年底,埃国对边委会标界作业图将包括战争爆发点巴德梅在内的部分争议地区划归厄提出异议,要求修改裁决。厄方坚持裁决不可更改。2003年1月,埃赛俄比亚关闭了驻厄使馆。2004年11月,埃国政府提出原则接受边委会裁决的5点和平倡议,希望与厄方通过双边谈判解决划界的分歧。厄国重申应不折不扣执行裁决。2005年至今,埃厄两国划界工作仍然处于僵局。

    埃塞俄比亚同吉布提的关系:埃赛俄比亚同吉布提于1995年建立领事级关系,1996年正式建交。两国铁路和公路相连,合营埃-吉铁路公司。埃厄交恶后吉布提港成为埃第一大出海通道。近年来,双边关系良好,两国领导人也多次进行互访。2004年5月,梅莱斯总理对吉布提进行工作访问,并出席了两国第八次部长级联委会,双方签署了安全、港口、贸易、投资等多项重要合作协议。

    埃塞俄比亚同肯尼亚的关系:埃赛俄比亚同肯尼亚于1961年建交(1954年建立领事级关系),埃革阵执政后,双边关系取得了进一步发展。2004年4月,肯尼亚国防和国家安全部长穆伦加塞访问埃赛俄比亚,梅莱斯总理予以会见,双方同意利用部长联委会加强联系。2005年3月,肯尼亚总统齐贝吉对埃国进行访问。双方同意在投资、贸易、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地区和平等领域进行合作,并发表联合公报,签署两国军事领域合作协议

    埃塞俄比亚同苏丹关系:埃赛俄比亚同苏丹1956年建交。20世纪80年代,埃苏两国因相互支持对方反政府武装交恶。埃革阵执政后,两国关系特别是经贸合作发展较快。开通了公路和微波通讯,埃国开始从苏丹大量进口石油,并使用苏丹港。2004年2月,梅莱斯在参加利比亚举行的非洲联盟特别首脑会议归国途中顺便访问了苏丹。7月,梅莱斯在出席非盟首脑会议期间会见苏丹总统巴希尔。12月,梅莱斯应邀出席了在苏丹举行的第三届萨那合作集团首脑会议,就苏丹、索马里等问题与苏方交换了意见。2005年1月,梅莱斯出席了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举行的苏丹全面和平协议签字仪式。12月,梅莱斯率高级代表团赴苏出席埃-苏联合委员会会议。

    埃塞俄比亚同埃及的关系:两埃在尼罗河水使用问题上一直以来都有分歧。埃革阵执政后,双边关系有了逐步改善。2002年初,埃塞俄比亚、埃及、苏丹三国水资源部长在开罗举行会议,决定在亚的斯亚贝巴成立“东尼罗河流域专家委员会办公室”,协调合理开发和利用尼罗河水资源问题。2004年6月,埃及水利资源发展和灌溉部长扎伊德访问埃塞俄比亚,重点讨论建设东尼罗河沿岸工程问题。12月,埃及外长盖特对埃访问,转达穆巴拉克总统的口信,双方还就尼罗河谷倡议、埃厄和平进程等问题交换了意见。2005年4月,梅莱斯总理访问埃及。两国签署了经济和技术合作谅解备忘录。同月,埃塞俄比亚、埃及和苏丹举行三方会议,成立“三方论坛”以促进三方合作,其中包括探讨利用尼罗河水的合作问题

    埃塞俄比亚同索马里的关系:1964年和1977年,两国曾因欧加登争端两度交战,并于1977年断交。埃革阵执政后,埃方积极参与调解索国内冲突,多次在其境内推动索马里各派召开和会并发起国际援索会议。2002年1月,(东非)政府间发展组织首脑会议授权肯尼亚、埃塞俄比亚和吉布提等国联合调解索问题,并召开索新一轮和会。在埃等国的推动下,索马里自2004年以来相继产生过渡联邦议会、总统和政府。10月,索过渡联邦政府总统优素福访问埃赛俄比亚,会见梅莱斯总理,寻求埃赛俄比亚继续支持索马里的和平进程并提供援助。2005年5月,埃国税务部长盖塔丘率团访问索马里。双方就埃使用索西北部的柏培拉港达成了共同协议。

    埃塞俄比亚与阿拉伯国家的关系:埃国积极发展同阿拉伯特别是海湾国家的关系,争取经援和投资。2003年1月,埃塞俄比亚、苏丹、也门外长会议在喀土穆召开,三方就加强经济合作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同意建立地区反恐联盟。2004年2月,梅莱斯总理在出席非盟特别首脑会议期间与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举行会谈。自3月起,埃国外长塞尤姆先后访对阿联酋、沙特、卡塔尔、科威特等国进行了访问,并推动了双方在贸易、投资等领域的合作。2005年2月,梅莱斯总理访问卡塔尔,两国签订了经济技术合作协定。 3月,沙特议会代表团访问埃赛俄比亚。

 

翻译公司 (责任编辑:世博翻译公司)
分享按钮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